天天网 > 经验 > 学习经验 > 清明节的作文250字

清明节的作文250字

更新时间:

一)清明节的作文250字

  1、篇一:清明金塘青饼

  金塘李子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,但是我家乡的特产还有青饼。每当清明时节,从外地来到这里的客人,吃了青饼都赞不绝口,还买了好多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。

  这个星期六,妈妈带着我去做青饼,我迫不及待地捏起了青饼,妈妈见了打了一下我,说:“先去洗手,吃的东西最要讲究卫生!”于是,我草草地洗了一下手,又去抓青饼,我先把青饼搓圆,再在中间掏一个洞,放上又香又甜的糖,最后,揉成椭圆形,外

  一下手,又去抓青饼,我先把青饼搓圆,再在中间掏一个洞,放上又香又甜的糖,最后,揉成椭圆形,外面粘上松花粉。这样一个美味的青饼就做成了。

  回到家里,我迫不及待地叫妈妈帮我煎青饼。妈妈开始煎了,大约过了五分钟,香喷喷的青饼终于出炉了。于是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,吃到中间的时候,甜甜香香的汁流了出来,看起来真好吃。

  这就是我家乡的特产青饼,大家有空一定要来品尝一下我家乡的青饼。

  2、篇二:清明挖竹笋

  清明这天,我和妈妈、奶奶还有“茶茶”,一起去农村老家挖竹笋。

  一路上,桃花、犁花、油菜花、杜娟花早已竞相开放,春色美不胜收。我们说说笑笑,连“茶茶”都高兴地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。

  来到竹林,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。竹笋已经破土而出,露出了一个个尖尖的小脑袋。“哇,好多春笋呀,我们要大丰收啦!”我兴奋地叫道,“我来挖,我来挖!”

  我迫不及待地接过奶奶的大锄头,使出了吃奶的劲,却怎么也抡不动。只好合理分工,我找笋,奶奶挖笋,妈妈负责收集和剥笋。

  我和“茶茶”满山乱跑,果然找到了不少笋,可不是太老了,就是太“苗条”了。一会儿,奶奶发现了一个,那笋刚探出头,壳黄黄的,嫩嫩的,扒开周围的枯叶,除去表面的泥土,就可见它硕大的“肚子”。奶奶轻松地举起锄头,三下五除二就把它连根挖起。我见了一蹦三尺高,那竹笋的“腰围”足足有汤碗那么粗呢。

  在奶奶的带领下,我们找到了很多大笋,收获了满满一堆。“脱掉”了竹笋的“外衣”,装了整整的一麻袋。

  背上我们的“战利品”,带着丰收的喜悦,伴着欢乐的歌,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竹林。

  3、篇三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每当到了清明节,我们都会想到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,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对祖先的思念之情。

  这一天,我们全家去为祖先扫墓。我们家扫墓的路程可远了 ,翻山越岭,累得我腰酸腿疼 ,脚发麻。嗯,终于来到祖坟所在的山坡上,我拿起扫把,把祖坟周围的落叶等垃圾扫得干干净净。接着又拿起抹布,沾上清水,认认真真地擦着墓碑。费了我好大一会功夫,终于擦得墓碑像新的一样一尘不染。我们开始在组坟前放一束鲜花。接着又烧一些纸黄金,纸钱。代表我们全家对先人的思念和祝福。此时,我们就会想到以前同他们度过的美好时光,那些画面仿佛至今还历历在目,想到这些,我们的泪水就会不由自主的往下落。

  我们祭拜后,便回家吃午饭。吃完饭,爸爸对我说道:“清明节是个祭拜祖先的节日,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,扫墓的要受到表扬,不能来的也要给予表扬,但从来不来的人要受到批评!”

 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“清明节”这个节日。

二)清明节的传说

  1、相传春秋时期,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,又累又饿,再也无力站起来,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汤让重耳喝了。

  2、十九年后,重耳做了晋文公,介子推却背靠柳树死在了山火中,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“寒食节”,也就是现在的清明。

三)可以用来描写清明节的诗句

  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。____晏殊《破阵子·春景》

  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____杜牧《清明》

  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____陆游《临安春雨初霁》

  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____杜牧《清明》

  无花无酒过清明,兴味萧然似野僧。____王禹偁《清明》

  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____吴惟信《苏堤清明即事》

  佳节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。____黄庭坚《清明》

  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。____高翥《清明日对酒》

  风雨梨花寒食过,几家坟上子孙来?____高启《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》

  野棠花落,又匆匆过了,清明时节。____辛弃疾《念奴娇·书东流村壁》

四)清明节的传统风俗

  1、扫墓祭祖。

  清明节作为传统祭祀节日之一,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扫墓。古往今来,我们中国人都有在清明节扫墓的习惯,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总会赶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故土,为祖宗先人扫墓祭祀。在祭祀扫墓时,一般都是先给坟墓铲除杂草,添加一些新土,然后摆上供品,燃香祭奠,或烧些纸钱,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,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,比如磕头、作揖等等,向祖宗先人说一说这一年来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,后来又是如何妥善处理的,让先人不必惦念牵挂等等,表示对先人的关心和忆念。

  根据所在场所的不同,清明祭祖一般分为墓祭和祠堂祭两种。古代皇帝一般都会建立自己的祖祠,也称太庙;富贵人家大多也为祖先修筑祠堂,可以在祠堂里祭祀;但大多数老百姓还都是以墓祭为主,所以清明祭祀一般被称为扫墓。

  2、烧包袱。

  清明祭祖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,但有些家庭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,无法到墓地祭祀,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因地制宜的办法——烧包袱。这是古代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,实在去不了墓地了,就在祠堂或者家宅正房摆设供案,或者到院子外面、家门口、路边、河边“烧包袱”,包袱里面大多也是一些纸钱、冥币、金银箔纸叠成的元宝等等。

  3、拜“城隍爷”。

  在明、清、民国时期,老北京就有七八座城隍庙,香火很盛,城隍庙里供的就是“城隍爷”,大家在清明节的时候去城隍庙烧香、祭拜,祈求风调雨顺、出入平安等等。

  4、踏青。

  踏青也叫春游,古时候称探春、迎春。清明时节,正是万物复苏、春光明媚,四处生机勃勃的时候,是郊游的大好时机。传说踏青的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,每年春天,大家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,到唐宋时期,这个习俗尤为兴盛。

  5、荡秋千。

  清明节荡秋千,也是流传已经的古老习俗,最早叫荡千秋,后来因为某些方面的忌讳,改为荡秋千。开始的秋千都是由树枝做架,再拴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渐发展成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荡秋千不仅能锻炼人的胆量,让人更加勇敢,又能增进身体健康,至今仍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。

  6、拔河。

  拔河的游戏,我们小时候一般都玩过,这个活动其实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盛行,但最早的名字叫“牵钩”、“钩强”,到唐朝时期才开始叫“拔河”。唐玄宗时,曾在清明节期间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,所以从那时起,拔河就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了,一直流传至今。

  7、蹴鞠。

  这是我国最早的足球活动,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。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,球面用皮革做成,球内塞满羽毛。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期间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,到了汉代,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,并且有了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。到了清朝中期,随着现代足球的传入,传统的蹴鞠活动很快被取代。不过在2004年初,国际足联还是确认了足球发源于中国的这个事实。

  8、吃发糕。

 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吃发糕,发糕寓意是“发财”、“高升”。发糕是由粘面打成糊状再加入发粉,蒸三四个小时制作而成,所以蒸的又要“发”,又要“高”,大家吃发糕也是图个吉祥。

  9、吃青团。

  青团是清明节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节令食品,也是江南一带的小吃。青团是用清明节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搅拌进糯米里,做成的一种团子,因为青团蒸熟后外表呈碧绿色,所以叫青团。